女装 “装不下” 女性了吗?

日期:2025-07-14 17:54:06 / 人气:9


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荒诞时刻:明明选中了合适尺码的衣服,却因穿不上而沮丧;又或偶尔尝试小一码的衣物,竟发现意外合身 —— 这种反逻辑的体验背后,往往不是身材的变化,而是女装行业混乱的尺码体系在作祟。4 月 14 日,话题 #店主解释为何女装越做越小# 冲上全国热搜第一,该店主称,“衣服做大了,小码女生不会买;而衣服故意做小,大码女生以为穿不上但实际能穿,就会有惊喜感,反倒能促进购买。” 当女装市场规模突破 1.1 万亿,这场关于尺码的战争背后,是谁在决定女装尺码?为何无数女性仍在寻找 “能穿的衣服”?
一、女装尺码迷局:标签与现实的背离
“不是你变胖了多少,而是尺码在不停缩小。”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试穿视频引发强烈共鸣:她展示了 2021 年至 2024 年购买的 4 条同风格连衣裙,尺码从 M 码一路升级到 XL 码,却在 2024 年发现 XL 码也已穿不下。这并非个例,越来越多女性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女装尺码缩水,并反抗由此引发的身材焦虑。
核真录对淘宝和天猫女装热销榜 439 条数据的调研显示,女装尺码体系存在明显缺陷。下装腰围跨度基本在 57cm~98cm,而上装中连衣裙的胸围跨度最小,包容性最差。在尺码数量上,裤装平均提供 7 个尺码,优衣库等品牌甚至更多;而连衣裙和半身裙通常仅提供 3-4 个尺码,难以覆盖多样身材。更隐蔽的是 “尺码障眼法”:某美式复古衬衫虽标有 S/M/L 码,但每个尺码的胸围差距仅 1cm,远低于国家标准的 4cm 分档,导致尺码覆盖范围严重缩水。
与尺码缩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体型的变化。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,2010~2020 年,中国 20 至 59 岁女性的平均身高、体重和腰围持续上升。但当下女装尺码却 “逆向生长”:某热销蕾丝连衣裙最大码腰围仅 71cm,无法适配任何年龄段女性的平均腰围;一位拥有 “平均体重” 与 “平均腰围” 的女性,常被建议穿 L 码甚至 XL 码,彻底颠覆了消费者对尺码的认知。就连身材管理严格的女明星也难逃困境,张馨予曾吐槽:“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,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。”
二、尺码缩水的 “秘密”:市场、成本与审美共谋
女装尺码的混乱并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。现行的《GB/T 1335.2-2008 服装号型 - 女子》标准虽为国家标准,但数据基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人体测量,已严重滞后于当代女性体型变化,且未强制企业执行,这让品牌获得了尺码设计的绝对话语权。
从市场策略看,“虚荣尺码” 是公开的营销手段。美国商务部 1958 年公布女装尺码标准后,零售商发现标小尺码能促进销售 —— 女性会因穿进更小码衣服产生愉悦感。土耳其与美国学者的研究证实,穿 “比实际尺寸小” 的牛仔裤会让女性觉得更瘦、更有吸引力。杭州中洲女装城主理人刘伊琳也承认,小尺码服装更符合 “显瘦” 期待,能激发购买欲。
成本控制是另一重要考量。中小服装企业增加尺码范围会导致进货价、物流和库存压力上升,而大码服装往往成为库存积压的重灾区。原创女装店主陶鹏透露,小码能从源头降低退货风险,“体型高大或偏胖的消费者买回去不合适就得退换,小码能筛选客户”。这种 “以尺码筛客” 的做法,本质上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。
社会审美的变迁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网络红人、穿搭博主通过小码服装引流,持续输出 “小码等于美” 的暗示。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,部分品牌认为年轻群体偏好修身版型,刻意缩小尺码迎合主流审美,却忽略了身材多样性的需求。
三、“理想身材” 暴政:焦虑与规训的循环
意大利哲学家毛拉・甘奇塔诺在《服美役》中写道:“有一种‘标准版’的女性之美被构建出来,手握表述权的群体让它变得规范,女性则学会了揣摩它。” 女装尺码缩水正是这种 “标准” 的具象化,它制造并放大了女性的身材焦虑。
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刘秋岑指出,商家和博主通过小码服装营销,加剧了普通人的自我怀疑:“仿佛全网都是模特身材,自己穿不进小码就是不健康、不美。” 这种焦虑甚至催生盲目减肥等不健康行为。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方洁律师认为,小尺码策略迎合的 “白瘦幼” 审美,实质是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与压迫,“以尺码审美筛选消费者,违背了非歧视原则”。
尺码混乱还带来实际损失。“女装退货率” 频繁登上热搜,新周刊报道称女装直播退货率可达 80%,部分产品甚至高达 90%。退换货过程中的运输辗转不仅增加成本,更加剧碳排放,形成环境负担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身体认知的扭曲。人类学家皮埃尔-约瑟夫・洛朗谴责 “理想自我形象” 的暴政,而女装尺码正是这种暴政的载体 ——“穿不进 S 码” 的身体被隐性贴上 “不合格” 标签。苏珊・鲍尔多在《不可承受之重》中揭示,消费社会通过服装尺码等手段,将女性身体纳入标准化审美体系,使其成为被凝视的对象。
结语:从 “规训” 到 “赋权” 的呼唤
当女装市场规模突破万亿,却让越来越多女性找不到合身的衣服,这场尺码战争早已超越商业范畴,成为关乎身体自主权的社会议题。现行尺码标准的滞后、商家的逐利策略与单一审美的霸权,共同构筑了一座 “镀金牢笼”。
打破困局需要多方努力:更新国家标准以适配当代女性体型,推动品牌建立更包容的尺码体系,更重要的是解构 “越小越美” 的迷思。真正的时尚应是身体的延伸而非枷锁,当女性选购衣服时,考量标准应回归 “舒服吗?喜欢吗?”,而非被尺码标签绑架。唯有拥抱身材多样性,服装产业才能实现从 “规训” 到 “赋权” 的转变,让每个女性都能找到 “装得下” 自己的衣服。

作者:沐鸣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沐鸣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