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味,越来越让人受不了了

日期:2025-07-01 15:32:19 / 人气:21


在 AI 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,我们的语言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从 ChatGPT 为文章撰写的开头可见一斑,那些规整、流畅却又带着疏离感的文字,正是人们口中 “AI 味” 的典型体现。如今,“AI 味” 愈发浓重,引发了大众的强烈反感,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与影响?
“AI 味” 的表现形式在不同工具中各具特色。以 DeepSeek 为例,其常用词诸如拓扑、克莱因瓶等充满赛博感的词汇,搭配上对细节精确到极致的描述,让文字呈现出一种华丽却空洞的 “无病呻吟” 风格 。当简单的 “一个少女拿着录取通知书跑下楼” 经它改写后,变成充满晦涩概念堆砌和奇异意象组合的句子,看似丰富,实则让人难以理解其核心表达,这样的文案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吐槽。而 ChatGPT 则偏好结构完整、语气温和且带引导性的句子,频繁使用 “探索”“可能性” 等模糊表述,让文字缺乏个性与情感温度 。
人们对 “AI 味” 的厌恶,源于多方面原因。从沟通角度来看,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表明,一旦交流中一方怀疑对方使用 AI 回复,即便内容正面,也会产生反效果 。因为语言交流不仅是信息传递,更是人与人情感、思想的碰撞,AI 生成的内容背后缺乏真实个体,让人感觉沟通失去了意义。从创作角度而言,“AI 味” 的文字千篇一律,缺乏独特的审美和思想,这与人类追求个性、渴望真实表达的本能相悖。就像小红书用户因文案中使用 “蜘蛛” 意象被指责依赖 AI,反映出人们对真实创作的渴望和对 “AI 味” 的警惕 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AI 正在悄然改变人类的语言习惯。英文世界的研究显示,ChatGPT 偏爱的词汇,如 “meticulous”“delve” 等使用频率大幅上升,而部分原本常用的词汇使用频率下降 。说话者往往无意识地受其影响,语言表达方式也逐渐趋向结构化,情绪表达愈发克制,这意味着人类语言中那些体现真实人性的口误、俚语等元素正在减少。
探究 AI 语言偏好的形成,以 “Delve” 一词为例,它在欧美日常使用频率极低,却因在尼日利亚商务英语中常用,可能在 ChatGPT 训练过程中,受非洲人工标注员影响,成为模型偏爱的词汇,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语言使用 。这揭示出 AI 背后复杂的训练机制和全球产业链的影响,也让我们看到人类与 AI 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层逻辑。
“AI 味” 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,反映出人类对真实表达和个性交流的珍视。尽管人类与 AI 的相互影响还将持续,但我们不应忽视 “AI 味” 对人类语言和表达带来的冲击。如何在利用 AI 技术的同时,保持语言的个性与温度,维护人类表达的独特性,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。

作者:沐鸣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沐鸣娱乐 版权所有